標準Hg溫度計校準步驟
1.校準前準備
1.環(huán)境與設備檢查:校準環(huán)境溫度控制在(15~35)℃,,濕度≤75%RH,檢查溫度計玻璃管無裂紋,、汞柱無斷裂或氣泡,,刻度線清晰可見。
2.標準設備配置:準備冰?。?/span>0℃)和沸水?。?/span>100℃)作為基準溫源,或采用恒溫槽,,配備二等標準Hg溫度計作為參考,。
2.零點校準
1.冰浴校準:將溫度計垂直浸入冰水混合物中,浸沒深度≥40mm,,待汞柱穩(wěn)定后讀取示值,。重復測量3次取均值,允差±0.1℃,。
2.零點穩(wěn)定性驗證:將溫度計在量程上限加熱15min后自然冷卻至室溫,,兩次測定零點位置差值≤0.05℃,。
3.溫度點校準
1.恒溫槽校準:在目標校準點設置恒溫槽,溫度波動≤±0.05℃/10min,。將標準與被校溫度計垂直插入槽體,,浸沒至規(guī)定刻度線。
2.數(shù)據(jù)采集:穩(wěn)定10min后,,按“標準→被檢1→被檢2→…→標準”順序讀取數(shù)據(jù),,計算均值偏差ΔT=被校值-標準值。
4.誤差修正與判定
1.允差判定:工業(yè)級溫度計允許誤差±0.2℃,,高精度型允差±0.1℃,。若超差,通過調整內部金屬片或標記修正值,。
2.非線性修正:對多點校準計算非線性誤差,,需滿足ΔT≤±0.3℃。 溫度濕度,,英菲服務每一步,!揚州溫度變送器熱工計量校準
廉金屬熱電偶校準步驟
1.設備準備與退火處理
1.將標準熱電偶與被校廉金屬熱電偶(如K型)捆扎置于管式爐均溫區(qū),測量端間距≤10mm,。
2.進行退火處理:在最高使用溫度(如600℃)恒溫2小時后,,以≤100℃/h速率冷卻至室溫。
2.校準點測試
1.選取校準點:量程下限(0℃),、中間點(300℃),、上限(600℃)。
2.從低溫至高溫逐點升溫,,每個溫度點穩(wěn)定后(波動≤±1℃),,同步讀取標準熱電偶與被校熱電偶電勢值。
3.按分度表換算溫度值,,計算誤差ΔT=被校值-標準值(允許誤差參考IEC 60584,,如±2.5℃或±0.75%t)。
3.回程誤差測試
1.從上限溫度以≤50℃/h速率降溫,,在相同校準點記錄數(shù)據(jù),。
2.計算升/降溫過程中同一溫度點的比較大偏差(應≤允許誤差的50%)。
4.穩(wěn)定性驗證
1.在中間校準點(300℃)連續(xù)恒溫4小時,,每小時記錄1次電勢值,。
2.比較大漂移量應≤±1℃(工業(yè)級熱電偶典型指標)。
5.冷端補償校準
1.斷開爐體,,將熱電偶參考端置于0℃冰點器內,。
2.測量常溫端補償誤差,修正采集系統(tǒng)冷端補償參數(shù)(誤差≤±0.5℃),。 淮安熱工計量校準公司數(shù)據(jù)可靠,,服務到位,!
計量精確,合作共贏,!揚州溫度變送器熱工計量校準
數(shù)字式溫濕度計校準步驟
1.連接與預熱
將被校溫濕度計與標準溫濕度發(fā)生器置于同一測試艙內,,確保兩者探頭處于相同位置且不受氣流干擾
開啟設備電源,預熱30分鐘(參考設備說明書要求)
2.溫度校準
1.低溫點校準
設置恒溫箱溫度為量程下限,濕度保持50%RH,,穩(wěn)定30分鐘后
記錄標準溫度值T標與被校溫度值T測,,計算誤差ΔT=T測-T標
若超差,通過校準菜單修正零點參數(shù)
2.高溫點校準
升溫至量程上限,,濕度保持50%RH,,穩(wěn)定后記錄數(shù)據(jù)
調整量程增益參數(shù),使上限點誤差符合要求
3.濕度校準
1.低濕校準
設置溫度25℃,,濕度調至下限,,穩(wěn)定20分鐘后對比標準濕度計與被校儀表讀數(shù),修正濕度零點偏差
2.高濕校準
提高濕度至上限,,穩(wěn)定后校準量程線性度
4.多點測試
1.選取溫濕度組合點:低溫低濕(0℃/20%RH),、常溫常濕(25℃/50%RH)、高溫高濕(50℃/85%RH)等
2.每點穩(wěn)定后記錄數(shù)據(jù),,計算非線性誤差(比較大偏差≤±1.5%FS)
5.回程誤差測試
1.溫度回程:25℃→50℃→25℃循環(huán),,記錄升/降溫時同一溫度點的濕度偏差
2.濕度回程:30%RH→80%RH→30%RH循環(huán),檢測濕度滯后誤差(應≤±2%RH)
6.穩(wěn)定性驗證
1.在25℃/50%RH標準點持續(xù)運行8小時,,每小時記錄1次數(shù)據(jù)
2.計算溫濕度漂移量
揚州溫度變送器熱工計量校準